参考解答
耳神经痛
耳朵四周神经较多,在受到过强过久的噪声或不明原因的刺激时会出现阵阵耳痛。
包括:
1、舌咽神经痛。
2、膝状神经节痛。
3、喉上神经痛。
4、颈神经丛痛。
外耳道炎
当耳内不适、发痒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毛线针、短木棒、火柴杆等在耳内盲目掏挖。如果挖得过猛或被人碰撞时,很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皮肤感染发炎。此病不仅有耳痛,而且还可能伴有出血。
外耳道炎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表现
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2、外耳道破溃溢脓;
3、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
4、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
耳疱疹
这同病毒感染有关。在耳廓上比较多见,所引起的耳痛似针刺或烧灼样,令人十分难受,少数人还可伴有面神经瘫痪、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也是导致耳朵疼痛的常见原因,这种耳朵疼痛主要是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针刺痛、灼烧感,这种疱疹主要发生在耳廓上。
本病多为一侧发病,多发于成年人,病人多于受凉或劳累后初感低热、头痛和食欲不振,继而出现患侧耳部剧痛,随后于耳廓前方、外耳道及鼓膜的表面出现散在的淡红色丘疹,渐成多数薄壁小疤,内含血清,后期小疤渐自行破溃或融合成大疤而破溃,最后结痴愈合。
耳肿瘤
当耳道或中耳腔内长有恶性恶变肿时,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变肿向周围组织浸润,除了会出现耳道流血和听力下降等病症以外,还会有程度不同的耳痛。
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不甚清楚。耳廓鳞状细胞癌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如在强烈阳光下曝晒。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则可能与慢性外耳道炎或慢性中耳炎的炎性刺激有关。
反射性耳朵疼(继发性耳朵疼)
反射性耳朵疼又称继发性耳朵疼,是由于支配耳部的神经同时又支配其他部位的感觉,所以其他部位病变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该神经反射至耳部引起耳朵疼。
包括:
1、耳周疾患:耳周急性淋巴结炎、腮腺炎。
2、鼻部疾患:急性鼻窦炎、上颌窦癌。
3、口腔、咽部疾患:智齿冠周炎、舌根部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摘除术后、咽部肿瘤、咽部脓肿、咽部溃疡。
4、喉部疾病:喉结核、下咽癌、茎突过长。
外耳道疖肿
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者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较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逐渐加重的疼痛。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耳垢积聚过多
耳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在医学生称为耳耵聍,这是我们耳道皮肤下的耵聍腺分泌物。这种分泌物积聚后,如果不能排除耳朵我们的听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耳道内进水的话,这些分泌物就会膨胀压迫我们的耳道,从而引起耳朵疼痛。
中耳炎
这是耳朵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指的是8岁以下的儿童。这属于常见的耳源性耳朵疼,是由耳部本身的病变引起的耳朵疼。在中耳腔内发生细菌性化脓性感染时,脓液不断增多,并直接压迫对疼痛敏感的鼓膜时,会引起耳内阵阵疼痛,可以随着脉搏跳动而呈现搏动性疼痛。
中耳炎: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
中耳炎的症状:
1、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申明:本站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