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解答
网友/编辑答疑:新生儿怎么使用抗生素?
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细菌增加的现状,澳大利亚Isaacs报告了新生儿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体内许多酶系统不足或缺乏,以致抗生素的体内代谢过程与其他年龄组有很大不同。如氯霉素需通过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灭活。新生儿期由于该酶活性不足,造成氯霉素游离血浓度增高,加上肾脏排泄差,使血中结合的和游离的氯霉素浓度明显升高,有可能发生循环衰竭( 灰婴综合征 )。
又如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可催化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新霉素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阻抑胆红素自胆汁中排出,新生儿此酶不足,排泄胆汁的能力又差,因此新生儿期用新霉素可导致游离胆红素升高而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产生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
小儿年龄越小,细胞外液所占的比例越大,如新生儿细胞外液占体重的40%~50%,11岁时占30%,14岁以上才接近成人20%~25%的水平。
由于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药物的分布容积大和体表面积大,故新生儿抗菌药物用量较按体重计算的剂量略高。 同时排泄相对也缓慢,致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延长。
有些抗菌药物( 如先锋必、菌必治、磺胺类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新生儿期这种结合能力较弱,故游离抗菌药物浓度较高,易进入组织中。此外,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夺去胆红素的结合部位,使胆红素游离,而易进入组织,如胆红素沉着在脑组织,则产生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肾功能不良是影响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因素,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由肾排出,由于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排出少,血浓度高和半衰期延长,易致中毒。
如新生儿应用过量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可致永久性耳聋;哌啶酸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故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延长。由于肝酶活性不足,一些主要经肝代谢和肾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减量或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新生儿对化学刺激耐受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易引起局部硬结而影响吸收,故新生儿不宜肌内注射给药。